美术馆作为社会化的公共平台,展览不仅是艺术成果的展示、交流,也是美术馆与城市公众之间架起的桥梁,对城市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
沫·美术馆自2020年底亮相合肥至今,在激活传统与当代的转换,在地性与跨媒介的实验,西学中用的东西方艺术潜在可能性的挖掘,对少儿美术、公共艺术教育普及,以及不间断的美术馆学术交流、论坛的活动中焕发着一座当代美术馆的活力,也正在为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脉的城市注入充满活力的当代文化气质,融入合肥的城市性格。就像这座立于江淮之间,临江近海的城市所拥有的包容与多元。
在沫·美术馆的运用中,新工笔,和具有东方精神的油画展,当代艺术的实验性项目也构建了美术馆的学术形象,与社会产生了更多的连接,并反馈社会。因此安徽本地具有在地性的参展艺术家作品,也成为不同地域文化在今天的策展中如何生效的方法。而跨地域的艺术家展览又形成了更多元的城际间的交流。尤其是在今天的科技背景和现实语境中越加复杂难辨,地域的文化历史与全球一体化的加速演进,致使艺术创作以及全球各种展览呈现出同质化的趋势。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构建一座美术馆面向历史、当下、未来的运营方?美术馆的工作方法、运营模式、学术的梳理建构以及收藏体系的形成,都是对中国当代艺术整体及生态发展起到重要影响。尤其在传播方式的改变,收藏趣味的变化等诸多变化因素下,美术馆的工作如何生效?
日前,“理想与失落之声”在沫·美术馆展出。策展人臧藝茜,学术指导章燕紫,八位参展艺术家:何情、曹金岩、徐珊珊、闫立一、杨万志、艾格格、王子傲、刘阳。参展艺术家都有央美实验艺术系学习的背景,作为实验艺术系的新生代艺术家有各自独特的观念与创作语言方式。由此次展览开启我们与沫·美术馆馆长、策展人臧藝茜的对话。
展览“理想与失落之声”学术研讨会
1、从2022年开始做美术馆的对吗,是什么契机让你开始做美术馆?
臧藝茜:是的,沫·美术馆的创立始于2020年。当时,我正读大二,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本的计划,学校停课,原定的美国夏季实习也被取消。我回到了中国,那段时间每天在家上网课,内心充满了不确定感。虽然学业一直很重要,但我逐渐意识到,光靠学习本身并不能满足我对生活的期待。我渴望能够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在这个特殊时期,我希望找到一种途径,不仅帮助自己,也能为他人带来内心的力量与价值。
艺术便是我找到的答案。对我来说,艺术一直有着强大的治愈力量。当我感到低落或者迷茫时,往往通过欣赏一件艺术作品能够找到安慰和希望。这种感觉让我深刻体会到,艺术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它还有着超越语言、文化和时间的沟通能力,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架起桥梁。我发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的美术馆,观众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却在艺术作品前找到了共鸣,这让我意识到,艺术是跨越一切障碍的纽带。
因此,带着这样的信念,我决定创立沫·美术馆。我希望通过这个空间,把这种能够触动人心的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美术馆不仅仅是展示艺术品的场所,它更是一个能够引发思想和情感碰撞的空间。我的愿景是通过这个公益艺术空间,让人们在艺术的氛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内在力量。为此,我为美术馆写下了一句座右铭:“艺术从未被定义,而是被创造。”我希望美术馆能够成为一个启发创作的场所,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我,重新定义艺术的意义。
2、你是怎么选择合作艺术家的呢?有哪些标准?
臧藝茜:在选择合作艺术家时,我非常注重他们的独特性和创新能力。我倾向于与那些能够打破常规,并在视觉和思想层面产生强烈共鸣的艺术家合作。尤其是那些能在传统材料和媒介上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家,他们通过对材料的重新解构,赋予作品新的生命,这种创新精神让我深深着迷。
我希望合作的艺术家不仅能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更能引发观众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除此之外,我看重艺术家创作的连贯性和长期发展的潜力。我相信,能够在创作中保持持续思考并不断推进的艺术家,往往在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和更深远的艺术成就。这样的艺术家,不仅仅是当下的创新者,也可能是未来艺术史的书写者。
在巴黎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看展
3、艺术创作很多时候产生于创作者内在要发声;策展人做的展览,也是策展人的作品。你策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怎么选择合作艺术家的呢?
臧藝茜:作为一名“非典型”策展人,我的策展理念不仅仅是将艺术品呈现给观众,而是通过展览构建一种独特的叙事体验。我一直相信,策展不仅是一种展示,更是一种表达,它在时间与空间、思想与情感之间架构起一种对话。我希望展览不仅仅是美的呈现,更是思想的交流。
在策展过程中,我注重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结合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领域的视角,力求在展览中展现出复杂而深刻的叙事。我认为,展览不仅仅是作品的组合,还应该为观众创造一个能够与作品产生深度对话的空间。每个展览都是一个独立的叙事体,观众不应只是旁观者,而应是展览的一部分,甚至是它的延续。
念兹在兹展览现场
本科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哲学,经济学等学士学位
此外,我对跨文化的交流也非常感兴趣。我常常通过引入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打破单一的文化叙事框架,让展览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对话。我希望这种多元的策展视角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促使他们思考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在策展中,我还关注社会现实和当代问题。通过展览,我希望引发观众对当下社会变革、文化冲突以及人类共同挑战的关注。每一次策展对我来说,都是对艺术可能性的探索,我希望通过这些展览,引导观众去思考如何通过艺术来构建未来的世界。
4、艺术本身有很强的疗愈性,你在策展工作中是否也被艺术所治愈?
臧藝茜:当然,沫·美术馆的创立初衷之一就是希望通过艺术传递温暖和温度,而这个过程也不期然地治愈了我自己。白天我从事法律工作,处理复杂的法律问题,虽然富有挑战性,但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然而,在晚上的策展工作中,与艺术家们和学者们天马行空多的交流中让我找回了内心的温度。
星河画语系列活动公益
星河画语系列活动公益
这种在法律与艺术之间的平衡,不仅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意识到,很多观众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也面对着同样的压力与困惑。我希望通过美术馆,能够帮助他们找到情感的出口,让艺术成为治愈的力量。不论是我们坚持三年的“星河画语”这样的公益项目,还是通过展览传递的正能量,我们始终希望沫·美术馆是一个让观众感受到艺术温暖与力量的地方。这种疗愈力量,不仅帮助我自己度过了迷茫时期,也成为了我继续推动美术馆发展的动力。
5、您之前做了一些中国新工笔展,纸艺术展,选择的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性的创新性作品。对于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您怎么看?
臧藝茜:我认为传统并不是一种静止的、不可变的存在,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始终在与时代对话。传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根基,而创新则是让传统得以在当代继续焕发活力的关键。只有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让文化在现代语境中产生新的意义。
沫·美术馆古砖收藏
长期的海外学习和生活经历让我更加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我意识到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智慧。但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当代社会对艺术和文化的新需求,这使我开始思考如何将传统艺术的精髓与当代观念相结合,以新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在沫·美术馆策划的一系列展览中,像“工笔新语”系列等展览,都是是沫·美术馆对传统与创新关系的持续思考。我欣赏那些能够在传统技艺与现代观念之间架起桥梁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展示其艺术价值,更是为了引发观众对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环境中重生的讨论。对于我来说,传统与创新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策展中,我一直强调通过创新去探索传统的当代价值。我希望观众不仅能够欣赏到传统艺术的美,更能感受到艺术与时俱进的力量和活力。我相信,只有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传统文化才能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彩,并且持续影响未来的艺术发展。
6、这么年轻就成为馆长,是否有压力?具体的压力是什么呢?
臧藝茜:成为一名年轻的馆长确实带来了不少压力,尤其是在起步阶段,曾经感到焦虑和不安。但随着沫·美术馆逐步成长,我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变得更加从容与自信。美术馆不仅是我实现梦想的平台,更是一个不断探索与突破的长远课题。
在美术馆创立初期,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如何在管理和策展之间找到平衡,以及如何明确展览方向和挑选艺术家,确保每一次展览都能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这些过程促使我深入思考,学会将我的国际视野与多元文化背景融入策展工作,以丰富美术馆的内容和策略。尽管年轻意味着经验不足,但我从不认为这是我的短板,反而视之为我不断进步和创新的动力。
馆长受邀参与座谈交流会,与前辈交流学习
在这条路上,我非常幸运得到了许多前辈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也与多位杰出的艺术家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逐渐增强了自信。我学会了如何在策展时兼顾艺术理想与观众互动,从而让展览既有深度又能引发共鸣。如今,我已经能够更为自信和灵活地应对管理和策展中的各种挑战。
7、您是精通英语,日语,法语,韩语,多国语言。是否也考虑与更多国际艺术家合作?
臧藝茜:是的,掌握多种语言确实为我在国际艺术界的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可能性。跨文化的交流不仅丰富了我的策展视野,也让我深刻意识到在全球艺术环境中进行合作所面临的复杂性与挑战。在策展工作中,我一直致力于将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带入美术馆,希望通过这种多元的文化对话,激发出全新的艺术灵感,进而引发观众更深层次的共鸣。
在海外生活期间,我积极与各地的艺术空间、艺术家和学者保持联系与合作,探讨艺术与跨国合作的可能性。我们美术馆也已与国际教授、艺术评论家展开了深度合作,并邀请了旅居海外的艺术家参与展览。这些合作不仅扩展了我们的展览维度,也为观众呈现了更加多元化的艺术体验。
展览开幕式与宾大艺术史教授远程互动
当然,我们在探索国际合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实际的挑战,特别是在作品的物流运输、保存以及展示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复杂性确实为我们带来了额外的工作量。不过,这些挑战反而激励着我们为未来的国际展览做好更充分的准备,确保当这些合作真正落地时,我们能够以最优的方式呈现展览效果。
在美国的美术馆学习如何把多媒体互动融入展览
在巴黎的美术馆看展学习
未来,我计划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不仅希望能够引进更多优秀的国际艺术家,还希望为中国艺术家搭建走向世界的桥梁,帮助他们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广泛的认可与关注。通过这种双向的文化交流,我希望能够展示中国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的独特性和创造力。
8、对于沫美术馆未来的定位是什么?
臧藝茜:沫·美术馆的未来定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首先,我们秉持将当代精神与传统美学相融合的理念。在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美术馆收藏了超过三百块古砖,通过年轻人的视角将传统与创新巧妙结合,旨在揭示艺术本质中的深刻洞见,并探索其度的表达方式。其次,我们的目标是搭建一个连接安徽与世界的艺术交流平台。安徽的当代艺术正处于蓄势待发的阶段,我深刻体会到跨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并希望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与表达形式带回安徽,让更多人通过我们的活动了解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并向世界展示。
美术馆团队
美术馆布展现场
公益和美育同样是沫·美术馆的核心使命之一。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将艺术的力量传递给那些需要关注和帮助的群体。作为一名00后的青年馆长,我不仅钟情于与新生代艺术家合作,更觉得有责任去发掘和推广他们的作品。与众多青年艺术家和学生的交流中,我深受他们在这个快节奏时代中沉静创作的精神所感动。为这些年轻创作者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并通过我的努力让他们的创新与活力触达更广泛的观众,是我长期以来的心愿。
对于未来,我们会延续沫·美术馆”工笔新语“等独创系列,也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持续带来更多的惊喜,积极探索更具实验性的艺术表达形式,打破传统平面艺术的界限,延伸至更广泛的媒介与符号,旨在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与此同时,我们也会继续深入研究东方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借此机会,艺术家们将通过展览探索传统元素的多样性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融合与表现力。
臧兿茜
沫·美术馆创始人,馆长
2000年生。语言:中文、英文、日文、法文。
教育背景:
·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经济学等学士学位,2022年毕业
·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认证,2024
· [双学位在读]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 法国巴黎学院经济学硕士,预计2025年毕业
荣誉奖项:
· 院长奖学金 (Dean’s Fellowship)
· 全球私法奖学金 (Global Private Legal Practice Fellowship)
· 全球正义奖学金 (Global Justice Fellow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