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忠,1945年生于江苏海门。擅长国画、书法,兼修史论、诗文。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田园山水画院院长、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宁波诺丁汉大学客座教授、海门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师从高冠华、陆一飞 张正忠,1945年生于江苏海门。擅长国画、书法,兼修史论、诗文。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田园山水画院院长、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宁波诺丁汉大学客座教授、海门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师从高冠华、陆一飞、邵洛羊等人。早年艺涉中西,后专攻中国画,获全国性奖项二十余次、国际性奖项十余次。提出“田园山水画”名称和概念、山水画“四大分支”说,致力于创作、史论、考察、传播一体化的田园山水画学科建设。出版有中国首部田园山水画专著《中国田园山水画史》以及多本画册。“2016中国书画十大年度人物”之一。海门市根据他的著作建有中国田园山水画史馆及张正忠田园山水美术馆。 田园山水:心灵诗意的永恒驻地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邓福星 这次前往海门市,参观了中国田园山水画史馆。这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且是唯一的关于美术史方面的绘画史馆。同时,我还参观了张正忠先生的作品陈列馆和他的画室,很受启发,获益匪浅。 张正忠跟我同龄。他勤奋、执着,几十年如一日,在田园山水画创作和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的绘画作品既表现了他对于田园山水的切身感受和体悟,同时也包含了他对田园山水画的理性思考。他的田园山水画史著作,既是他多年绘画史论研究的成果,同时又以他长期从事田园山水画创作为依据并将相关的创作体悟渗透于其中。他是一个学者型的画家,也是一个有创作实践的学者。他虽然已经不年轻了,但每天仍然还在紧张地工作。我感到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对美术事业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田园诗和田园山水画起源的关系》一文中,张正忠从田园诗入手,探讨田园山水画的缘起和形成问题。对于这种探讨方法,我是完全赞同的。我们的诗人好像比画家更敏感一些。他们富于,想象力丰富,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对象比较敏感,同时以生花妙笔将其率先描写出来。这些有形象、有意境、有理趣的诗词,对于画家来说无疑是可以利用,甚至可以作为充实自身的资源的。同时,这些诗词也是一种强劲的催化和推助力量。田园诗与田园山水画大体上也是这种关系。诗画同源,诗先于画。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者也是后者形成的要素。而且在田园山水画中,总是包含不同程度的田园诗的成分,诗情画意难解难分。我和张正忠有过交流,我们的看法一致。 中国富有诗情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同西方写实人物艺术都是人类文化艺术的巅峰。山水画描绘自然的山川景物,并非简单的照相式的记录和模仿。画家遵循“天人合一”的主导观念,在赞美自然的同时,也或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人”的成分,也就是融进画家自己的感受、意志、情感、理想等。有时,“田园”与“家园”同义。田园山水寄寓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在人们心中扎下了生命之“根”,终生都难以割舍。一个人对于家乡的热爱和怀恋是一种深层情结,世代如此,这也是一种心理遗传。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田园山水画是画家为心灵打造的诗意的永恒驻地。 当代田园山水画既是对传统田园山水画的继承,同时又有所开拓和创新。历史前进了,社会以及文化背景都和以前不同,即使是自然景观本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当代田园山水画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当然也会随之拓展、改变。当今,归隐意识已经不再是田园山水画表现的重要题材,而生态文明、最美家园和地域风情有可能成为当代田园山水画表现的重要内容。 田园山水画作为山水画的一支,为画家所青睐,为大众所喜爱。这一现象是有深层原因的。从理论上探寻田园山水画的发生、发展、分类、特征以及展望其发展前景,会涉及文学、社会学、人类学、未来学和哲学等领域,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也是一个言说不尽的课题。当然从根本上说,理论的探讨还是要基于绘画创作实践。 我联想到近几年,有些地方大张旗鼓地打造“画派”。海门这里没有这样做,而是实实在在地做艺术、做学术。海门建立中国田园山水画史馆,举办田园山水画双年展和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在做很艺术、很学术的事业。他们着眼于一个特定题材的绘画,促进创作,研讨理论,追溯它的前世今生,向纵深发掘,往横向拓展,形成了很好的势头,表现了海门市有关领导在文化建设中的远见卓识和务实作风。这些在绘画界已经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引起了关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祝愿田园山水画创作愈加繁荣,期待相关的史论研究更加深入。 (本文为2017中国田园山水画学术研讨会发言摘录) 作品欣赏 春·惠风荏苒图 春·芦长花明图 夏·风雨安居图 夏·清暑芦园图 秋·秋水丹柿图 秋·重阳敬老图 冬·新年瑞雪图 冬·冬月淡远图